本报记者 杨 全
日前,记者来到曲沃县金渝泉酿酒坊,尚未进酒坊的门,一股浓郁酒香便扑鼻而来。该酒坊负责人贾锋向记者介绍,儿时的记忆中,家乡一直盛行这种农家酿的金渝泉酒。这是一种小米原浆酒,物美价廉,深得乡亲们的喜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里还有专门的酒坊,他的祖父是制曲好手,精通酿酒技艺。耳濡目染下,他对酿酒技艺也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喜欢。
作为曲沃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渝泉酿酒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贾锋自退伍之后,便一心致力于将家乡的这门酿酒技艺传承起来,于是在2016年创设酒坊,研习传统古法酿酒技艺,专攻纯粮白酒古法酿造。在开设酒坊后,贾锋一边回忆祖父酿酒时的每一道工序,一边出去学习考察,终于找对“路子”,酿出了曾经的“味道”。
“曲沃可是个酿酒的好地方!”贾锋说,曲沃县是农业大县,水好、粮也好,这为地方酿酒提供了良好条件。但酿酒关键还是要靠技法,靠酿酒人对酿酒环节和细节的严苛把控。
繁琐且严苛的传统手工操作工序,成就了“金渝泉”酒独特的醇香风味,也成全了一名退伍老兵的浓浓乡愁。如今,贾锋酿造的酒年产可达三万余公斤,不仅成为当地有名的风味饮品土特产,还远销北京、上海、西安等地。
跟随贾锋来到该酒坊的酒窖后,浓郁的酒香几乎盖过了一切气味,一个个大型酒缸整齐排列,似乎随时等待着客人开坛畅饮。
“等明年,一定要挖个大酒窖,专门做存酒用。”小有成就后,贾锋在勾勒未来时毫不犹豫地说:“酒坊做起来了,那我就要为家乡作些贡献,一方面扩大酒坊规模,为地方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依托酒坊开农家乐,把家乡的金渝泉酒做成一门产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现在的贾锋不仅是十里八乡有名的“酿酒工匠”,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酿酒技艺传承给其他人,为乡村发展厚植人才动能。如今,该酒坊被曲沃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授予曲沃县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目前,他培养的“老兵”已有十余人。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贾锋正在用自己的一双“巧手”让家乡的好酒飘香四方。“下一步,我准备扩大自己的酒坊,培育酿酒产业,想办法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以酒为媒助力乡村振兴。”贾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