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为促进细菌感染伤口的愈合,开发具有自愈能力、形状适应性强等特性的多功能可注射粘附水凝胶是路径之一。近日,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团队开发形成了一种可注射粘合剂——自修复多动态键交联水凝胶,以用于细菌感染伤口的愈合。
3月10日
据《光明日报》报道,近日,悉尼加文医学研究所基因组技术负责人Ira Deveson团队联合澳大利亚、英国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DNA测试,可比现有测试更快、更准确地识别一系列难以诊断的遗传性神经和神经肌肉疾病。
3月11日
据《齐鲁晚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培育变异植物,并计划到太空去种树。计划最早将于2035年实现火箭载人登陆火星,到时就可在星际旅途中栽培植物了。自2014年起,科学家就开始在国际空间站打造一个与地球表面相同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类地表环境”,利用水培和喷雾栽培种植生菜。2016年,我国航天员首次太空种菜,在天宫二号实验室内种下了9棵生菜。
3月12日
据《深圳特区》报道,近日,国航天科工集团正在规划全球掩星气象探测星座建设,以实现全球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大气遥感数据的获取。据介绍,掩星探测是导航卫星上发射的信号穿过电离层和大气层后,频率、相位及幅度会发生变化,通过这种变化进行反演计算,可以得出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及电离层电子密度等信息,弥补传统气象观测手段的不足。
3月13日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宣布,科学家使用一种“神奇的”脐带血移植的突破性治疗法治愈了一名艾滋病病毒(HIV)女性感染者。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接受干细胞移植并使用抗HIV细胞的女性,也是第三位已知的HIV功能性治愈的病例。
3月14日
据环球网报道,近期,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人类材料和细胞首次设计出功能性3D人类脊髓组织,并将其植入长期慢性瘫痪的动物模型中。实验结果表明,80%的测试对象恢复了行走能力。这一突破的意义在于使用了患者的组织样本,通过模仿人类胚胎中脊髓发育的过程将其转化为功能正常的脊髓植入物。
3月15日
据《科技日报》报道,近日,《科学报告》发表的一项气候变化研究,在分析了3个夏威夷的珊瑚物种后发现,一些珊瑚物种对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暖化和酸化所产生的影响具有韧性。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部分珊瑚在海洋环境变化下的潜在生存及适应能力。气候变化造成海洋暖化和酸化,给世界各地的珊瑚礁带来威胁,这会对珊瑚健康构成巨大压力,可能会导致大面积珊瑚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