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概览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县:小核桃也有大梦想
  本报记者  孙宗林

  产业兴,百业兴。如何实现一个地方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必须作出回答的时代课题。

  在产业兴村强县中,太岳山南麓的古县,立足资源优势,统筹全域发展,做活土地文章,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壮大传统特色产业,使一枚枚承载富民梦想的小核桃迸发出新活力。

  县委书记的“三问”

  古阳镇凌云村吴儿岭自然村,一株历经800多年风雨洗礼的核桃树枝繁叶茂、冠如伞状。

  资料显示,这株老树高21.8米,胸径1.25米,主干4米,四个成人方能抱拢,冠幅东西24米、南北23米,垂直投影443.5米,时至今日仍年年挂果,年产核桃约一万多颗,成为古县“四大树王”之一的核桃之王,同时也是全省境内树龄最大的一棵核桃树、省重点保护的古树之一。

  古县的核桃种植历史可以上溯至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而凌云“核桃王”只是县境内众多古树中的一株。据今年4月份当地林业部门组织的核桃资源普查统计,全县老龄核桃树6228株,其中:100-299年树龄的5477株;300-499年树龄的673株;500年以上树龄的78株,林业部门对其实施了古树挂牌管理。

  提及古县核桃的辉煌,当地人总能自豪地说上一二。现代科学证明,古县的海拔、气候、土壤成分等条件非常适宜核桃种植,且当地产的核桃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作为全省三大核桃传统产区之一,古县早在1958年就被国务院授予“干果经济林之乡”,1993年被国务院确立为“高产优质高效核桃示范基地县”,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2010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目前,全县种植核桃面积达23万亩、780万株,人均近百株,人均核桃面积、株数等指标居全省前列,一度实现核桃仁出口创汇。

  “为什么这么好的产业发展得不温不火?为什么本地核桃受到外地核桃冲击?为什么核桃龙头企业发展不起来?”今年2月20日,履新月余的县委书记庞明明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暨三级干部大会上连发“三问”。  县委书记的“三问”引人深思。多年来,古县核桃产业基地建设规模逐年扩大、产量逐年提升不假,但客观总结全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还存在着发展思路不明确、种植模式不规范、管理方式不科学以及品种混杂、无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只见规模不见效益,叫好不叫卖”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其实,庞明明在发问前已经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现场观摩,详细了解了这一情况。会上,他语重心长地对全县干部说:“现有的产业格局是我们的县情实际,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以核桃为主的特色农业是我县的农业主导,圆了富民梦想,这是最大的县情,也是我们非抓不可、必须抓好的优势产业。客观地讲,目前这一产业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以核桃为主的特色农业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缺少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品牌遭遇‘劣币驱逐良币’危险、受自然灾害影响明显等,必须用改革的办法破题开路,用创新的举措培育壮大。”

  县长刘舒华认为,当前发展核桃产业既有宏观层面的机遇,又有县情实际的优势。她说,近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持续推动下,古县核桃稳中有进,“主要有四个优势,即有人、有核桃、有影响力、有未来发展的趋势。而优势能否被发挥,取决于我们的能力。”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做强特色农业特别是核桃产业被纳入全县“1234”工作重心(即擦亮一张名片、做强两大产业、推进三城联创、办好四件大事)。此举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这一届县委、县政府把“小核桃”做成“大产业”的决心。

  特色农业产业化的重头戏

  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对于以核桃产业为抓手壮大传统特色农业的古县同样如此。

  近年来,受倒春寒和价格偏低等因素的影响,核桃农户的生产积极性被挫伤。如何使农户走出靠天吃饭、果贱伤农的“心理阴影”,坚定他们的信心是当务之急。为此,古县林业部门持续深入各乡镇,特别是核桃重点村,宣讲县委、县政府狠抓核桃产业的一系列部署、扶持政策,并组织发动更多农户口口相传;同时,鼓励农户珍惜本土的古县绵核桃树种,加强管理,各生产环节采用传统古法手艺,为打造“古县古树核桃”品牌储备优质资源。

  信心有了,如何推进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就成了关键。在8月28日召开的全县核桃产业座谈会上,刘舒华告诫相关干部,古县核桃最终要走向市场,必须按照市场规律来操作,“说到市场规律,我们在管护环节,把技术下沉到户、对接到田间地头,真正将有限的资金使用好,发挥最大效益。在营销环节,如何将产品变商品,将农户与客户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措施、明确路径,形成合力,眼界放宽、思路放开、谋划长远。”

  面对核桃农户粗放式管护、农业科技队伍建设薄弱、规模效应难以充分发挥等现实问题,古县坚持把核桃作为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头戏,按照“抓管理——提质增效;抓加工——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核桃产业发展步伐。

  今年3月,古县核桃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出台,由各乡镇负责本辖区内的核桃树管护任务。同时,实行工作人员包乡镇、包示范点,乡镇工作人员包村、包示范点并联系大户,具体指导核桃提质增效工作,各负其责,责任到人。

  为了提高全县专业管护队伍的管理水平,及时跟进技术培训服务,古县林业部门分3个批次举行了核桃技术专题培训班,课堂培训150余人次;示范基地现场培训5次,实操培训300余人次。专业管护队伍在田间对核桃进行综合管护时,面对面、手把手地带动农户掌握初级管理技术,引导带动农户自觉参与到自家核桃树的综合管护中;县林业技术人员还自编了通俗易懂的《古县核桃管理技术手册》。将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请进来”,就核桃管理进行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

  质量是产业发展的生存之本、立足之基。做强核桃特色产业,保证质量是首要任务。分管副县长史澎介绍,今年县财政列支500万元整合资金用于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在春夏季对全县7个乡镇、13个核桃示范园及全县所有种植核桃的建档立卡户,实施以涂白、刨盘、整形修剪、高接换优、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为主的核桃“提质增效”工程。截至发稿前,全县核桃树共涂白27.3万余株,刨树盘11.1万余株,品种改良0.1万余株,整形修剪30余万株,困扰农户多年的举肢蛾病虫害得到了遏制。

  在核桃产业发展实践中,当地还按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探索出一条“农户+基地+合作社+企业+经纪人(协会)”的核桃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即核桃种植户和基地主抓生产,提供初级产品;企业和合作社主抓加工,开发系列产品;经纪人(协会)主抓市场,提供销售服务,使整个链条上的利益各方都拧成一股绳,攥紧“拳头”闯市场,呈现出“1+1+1>3”的效果。全县共发展核桃种植合作社、大户等主体159家,核桃加工经销的公司、合作社、电商、经纪人等主体24家,核桃专业服务队15支、300余人。目前,这3支队伍分别建起了微信群,编织起了网络,建立了伙伴关系,对古县核桃产业化推进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农民吃了“定心丸”

  时值深秋,位于岳阳镇五马村的古县古树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树食品公司”)格外忙碌。自国庆节以来,全县各乡镇核桃农户晾晒的核桃仁被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

  多年来,古县核桃产量逐年增长,但苦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缺乏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跟不上,科技支撑力不强,加之遭遇冒牌核桃冲击,在市场上一直没有话语权,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堪忧。如何从量变到质变一直困扰制约着古县核桃产业发展。面对这一现状,县委、县政府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促发展,集中精力打造了“古县古树核桃”品牌,迎合市场需求,探索发展之路,培育龙头企业,古树食品公司核桃深加工项目“应运而生”。

  这一项目由古县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承建,工程第一期总投资约3000万元,占地面积23亩,总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设计能力为年深加工核桃仁250吨,年配送核桃原仁贸易量500吨,年产值可达5000余万元,利税600万元。早前,古树食品公司已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研发出即食休闲类、速食营养类、原生态古树礼品类等3大类29种产品。此外,还与北京知名文化公司签订了品牌策划协议,与线上销售平台和线下果仁供应基地进行了深度对接,初步达成意向。目前,项目加工车间、包装车间、储藏车间正在安装骨架,其他配套设施也在紧张施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县唯一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核桃食品深加工企业。

  为了确保尽快投产,早在今年8月底召开的全县核桃产业化发展座谈会后,古树食品公司就经实地调研考察,决定在县域内以保护价收购农户的核桃仁。通过印发便函、张贴公告、电视台专栏、朋友圈微信群、乡村干部入户告知等方式的宣传,使广大核桃农户吃了“定心丸”。与此同时,该公司还为7个乡镇配发了采收、修剪核桃的试用升降机,以及修剪剪、高枝剪、油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修剪工具;对全县核桃农户进行分级分类、去核桃皮、砸核桃仁、晾晒、存储等传统古法工艺培训指导,特别是对南部乡镇的农户手把手地传授技术。

  “这个政策好!”谈起诸多利好,石壁乡胡洼村核桃大户董全忠快人快语。他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斤青皮核桃出一斤干核桃,一斤干核桃出半斤仁。按今年市场价算,一斤青皮0.7元钱,5斤也就3.5元钱。而按县里的收购价算,半斤仁就要10元钱,不算人工,还是卖核桃仁利润大。”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董全忠还为全村算着另一笔大账。胡洼村有2350亩地,46000棵核桃树,核桃是村里的主导产业,以往由于品种杂、难以规模化等原因,制约了全村核桃产业进一步发展。如今,董全忠看到了县里的决心以及众多政策的相继出台,他早就开始盘算明年和村里另一个核桃大户——村委会主任范振忠带头淘汰劣质品种、嫁接优良品种,真正实现全村核桃的提质增效、规模化种植。

  董全忠的“如意算盘”只是古县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高涨热情的一个缩影。史澎介绍,县域内保护价收购核桃仁,就是要去除中间环节,利用产地优势,将利益让给广大农户,使之重树信心,从而使全县核桃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与此同时,鼓励广大农户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选择间作中药材、油用牡丹等,通过“核桃+”实现高产增收,加快实现助农增收致富。

  “出现的问题只是发展中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只是前进中的阵痛,必须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庞明明信心满满地说。前路漫漫,言犹在耳。对于未来发展,记者在《古县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中看到,当地核桃产业化发展将按照“做强两大产业”要求,落实“巩固更新老树、提质增效中树、改接换种幼树、新栽发展良种”的管理模式,使全县核桃产业迈上“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栽植、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轨道,打造“古县古树核桃品牌”,实现古县核桃产业由“小核桃”向“大产业”的跨越发展。力争到2024年末,核桃产值达3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5000元,实现核桃产业由量增长转向质增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本地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理论专刊
情到深处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
扛起职责使命 勇于担当作为
古县:小核桃也有大梦想
强化政治担当 提升履职能力
省检查验收组在我市验收
提高广大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我市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脱贫攻坚推进会
坚持党建引领 巩固脱贫成果
全市检察机关入额检察官宪法宣誓仪式举行
市区三处红绿灯线路下地工作完成
果农浇地不再发愁了!
图片新闻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