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杳无人烟,素有“人类禁区”“神秘国土”之称。它是地球上人类迄今知之甚少的地区之一,是世界生物、地学研究的重要地区。首次组织的对这一地区的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广泛关注。
此次考察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局和青海省共同组织。参加这次考察的专业研究人员共32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局和青海省所属的19个研究机构。考察内容涉及地质、地理、矿产、湖泊、冰川、冻土、大气、环保、高山生理、古生物、动物和植物等27个专业。
从众多的火山,到广布的湖泊;从皑皑的冰川,到连绵的冻土;从丰富多彩的金属矿藏,到潜力巨大的油气资源;从特有的植物种属,到珍稀的动物群类,无一不在吸引着科学家前往探求其中无穷的奥秘。
专家们认为,可可西里是科学研究的“巨大实验室”。对这一地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在许多研究领域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对深入研究青藏高原的隆起、环境演变、生物区形成、自然地域分异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为了解可可西里地区的资源分布、环境条件和进行自然保护区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也唤起了人们对这最后一块净土的关注与关心。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沙金庚,曾和公众分享了他的科考经历。
1990年,沙金庚在内的68位科考队员组成的科考队装备比较好,他们有19辆车的车队,带着可供科考队使用100天的食品、汽油、药品,他们要走进的是被称为“人类禁区”的青海可可西里无人区。
2004年上映的电影《可可西里》中,可可西里巡山队员被流沙吞没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虽然这个场景纯属杜撰,但可可西里的可怕确是实实在在的。上世纪80年代,可可西里淘金热期间,很多人涌入这里,但上万人没能走出去。在沙金庚他们之前,全世界还没有任何科考队迈进过这片土地。
“我们那时有‘三怕’,缺氧、缺淡水,最怕的是感冒。”沙金庚说,可可西里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氧气稀薄,普通感冒很容易引起肺水肿,如果不及时治,就会危及生命。
在进入无人区后,车反倒成了麻烦,因为有很多地方车都过不去,整队的人还要帮着拉车,徒步的时候,科考队员身上还背着几十斤的器材和口粮,用科考队的车轮和队员们的双脚,在无人区压踩出了一条深深的路。
到科考结束,他们走了2.5万公里,采集的化石,记录了青藏高原从汪洋变为世界屋脊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