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学再写传奇,神奇药浴列入非遗。继2008年由青海省藏医院申报的“藏医药浴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11月28日,由我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浴法已被世界所瞩目。
这个已有千年历史的古老疗法如何焕发出时代新活力,并深受国内外广大患者的欢迎?记者日前专访了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主任关却才让,以揭开“藏医药浴法”的神秘面纱。
记者:什么是藏医药浴法?
关却才让:藏医药浴法,是藏医药传统外治疗法之一,采用小叶杜鹃、刺柏等药材,制成“五味甘露浴”,病人浸泡于温热药液中,通过物理效应与药理效应发挥治疗作用。
藏医药浴疗法极富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包含了藏民族特有的人文因素;它在施治过程中综合运用藏药学、藏医诊断学、藏医护理学以及最初的传统藏药制剂工艺进行“内病外治”,这在世界医学史上是罕见的。
记者:藏医药浴法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
关却才让:藏医药浴在青藏高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吐蕃时期流传下来的传说中,就有“熏香沐浴”的说法,而在藏医药典籍中,对于沐浴的健身治病功能更有详尽的分类和描述。《四部医典》中说,沐浴“除垢去臭息体热,壮阳增力并延年”,并将藏族传统的自然温泉浴、药浴、熏浴、蒸浴、日光浴合称为“健康五浴”。藏医药浴,从理论上说,是自然温泉浴的延续和深化,它综合了自然温泉浴、药浴、蒸浴的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
记者:藏医药浴法有哪些优点,它适用于哪些疾病?
关却才让:藏药浴疗法无需特殊或昂贵的仪器设备,所选用的是高原纯天然,无污染的地道药材,由于药物在水中的浓度低,可以避免药物直接进入大循环,减少对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毒副作用。基于这些优势,藏医药浴广泛应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强直性脊柱炎、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各类疾病,并能达到预防、治疗、康复的效果,适用范围和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药浴一般分为水浴、蒸浴和敷浴,其中水浴多常见。以水浴为例,是将全身或部分肢体浸泡于药液中,使药物透过皮肤毛孔、穴位等直接进入经络、血脉而分布全身,通过物理效应与药理效应发挥治疗作用。
记者:与传统藏医药浴法相比,省藏医院的药浴法有哪些不同?
关却才让:原先藏族人使用水浴,用柴禾烧锅,在大锅里熬药,再把熬好的药水倒入大木桶内,人在里面泡着,上面盖个布单子,操作很麻烦。现在我们采用犹如供暖系统一样的蒸气锅,随时可以将药水送入各个病房,患者可以在病房的浴缸里泡药浴,使用蒸浴的患者可以坐在专门制作的熏蒸椅上接受治疗,十分方便。
记者:接受藏医药浴疗法的患者主要来自哪些民族及地区 ?
关却才让: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药浴也不分民族和地域,每年来接受药浴治疗的近一半的患者来自青海省外,甘肃、江苏、北京的患者很多,就连俄罗斯、韩国、美国的患者也不远万里慕名而来。我们每年接诊患者1500例,现有的86张床位已经不够用了,现在接受药浴,得提前一至两个月预约。
记者:对你印象最深刻的治疗案列是哪一件?
关却才让:前年,一名俄罗斯患者经人介绍来我们这里接受治疗,他患有增生性关节炎,由于病情严重,过去一直靠吃止痛药来止痛,来我们医院治疗时,行动十分不便。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不用再吃止痛药了,行动也变得自如了。他对这次治疗十分满意,出院前对着我们直竖大拇指。他脸上灿烂的笑容我至今记忆犹新。
记者:此次申遗成功对藏医药及省藏医院的发展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关却才让:此次申遗成功对我们更好地传承弘扬藏医药、发展创新藏医药、让藏医药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我院发展藏医药浴疗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捍卫藏医药国际地位的信心和决心,藏医药浴这颗明珠必将在人类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领域绽放出绚丽光彩。
记者:省藏医院药浴科成立于哪一年,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绩?
关却才让:省藏医院药浴科1983年就成立了,30多年来,药浴科不断创新完善、快速发展,现已初具规模,成为全国一流的藏医药浴专科,先后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全国重点专科医疗基地、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青海省名科、省级特色专科;其中药浴科藏医风湿专业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藏医药浴疗法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我院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藏医药浴疗法”的保护单位,李先加被确定为“藏医药浴疗法”传承人。
记者:今后省藏医院如何升级扩容,从而让“藏医药浴法”惠及更多的患者?
关却才让:我们加大了科技研发的投入,今年,我们的“青海省风湿病临床研究中心”课题,得到了省科技厅的专项支持;同时,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也将于明年7月在我们医院实施。届时,药浴大楼可同时接纳150名患者。未来,我们将整理抢救藏医药浴疗法古籍珍本,建立传习基地,加强藏医药浴疗法的组方配制、浴前诊断、综合施治、药浴工艺、时令选择、患者护理以及藏医药浴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工作,为藏医药浴的传承和弘扬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