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农牧科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田告别“白色污染” 有望梦想成真
  近日,山东省科研机构和企业六年联合攻关,成功研发了一种名为“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塑料”的技术,让地膜“无害化降解在土壤中”。5年来,这一技术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示范应用近400万亩,有望彻底破解农田“白色污染”之困。 

  “能化在土壤中的地膜” 

  2013年,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家,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成功研发出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塑料技术。中国科学院高分子材料专家王佛松院士等鉴定专家认为,这一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管庄村一片棉田地,山东德州市农科院棉花研究人员已在这里进行了5年的双降解生态地膜与普通地膜的对比试验。记者进入这片棉田地,袁海涛指着紧挨着的两垄棉花根部地膜说,这是今年4月同时覆的地膜,双降解生态地膜已降解了大部分,只有少量还能看见,而普通地膜表面依旧完整,塑料拉力没有下降。经过试验,在棉花130天生长期里,双降解生态地膜的降解率达到了86%。 

  位于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的一有机蔬菜基地中,170亩蔬菜大棚全部使用了双降解生态地膜。农艺师刘新强告诉记者,通过5年来的试验情况看,这种地膜完全降解后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 

  相关专家介绍,这一技术的核心是在聚乙烯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纳米降解助剂,通过自然条件下的光热作用,定时将大分子量聚乙烯氧化降解为小分子量聚乙烯,小分子量聚乙烯再由土壤微生物最终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水和微生物有机质,真正做到可解可控、无毒无害,成为一种“能化在土壤中的地膜”“能被微生物吃掉的地膜”。 

  示范应用效果显著

  据了解,双降解生态地膜技术目前已获得1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相关产品已通过国内外20余项权威检测。先后在山东、甘肃、内蒙古等25个省、市、自治区开展示范应用,涵盖棉花、玉米、花生、大蒜、大姜、烟草、大棚蔬菜等30余种作物,推广面积超过400万亩。 

  山东省商河县白桥镇林场负责人董发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用普通地膜成本是40元,用双降解生态地膜每亩成本是50元,但回收一亩地残膜的人工工资是75元,还没算回收过程中的运输、清洗、烘干、熔融再造等成本。” 

  目前相关企业已开发出生态降解地膜、购物袋、垃圾袋、保鲜膜等八大系列60多种双降解生态塑料产品,可应用到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对于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王建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人物·故事
   第04版:环球概览
   第05版:视觉·图说
   第06版:农牧科技
   第07版:生命·健康
   第08版:生活·消费
农田告别“白色污染” 有望梦想成真
图片新闻
家庭农场经营需注意哪些细节
瘦弱牛冬季喂养注意啥
冬季食用菌病虫害预防有门道
青海蚕豆的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
青海科技报农牧科技06农田告别“白色污染” 有望梦想成真 2018-11-28 2 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