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鄞州乡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6月18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嵩岭古道:通往向往的幸福
大嵩岭古道一景
古道清潭
大嵩岭古道
随处可见的石拱桥
山涧潺潺
  ■本报记者 林彬 通讯员 童诗涵

  【风物志】

  古道绵绵穿山间

  大嵩岭古道,因为岭南有“大嵩古城”而得名。

  古道始于瞻岐镇“大嵩古城”,终点直至东钱湖下水埠头,全程长约12.5公里,宛若一条洁白丝带,蜿蜒萦绕于海拔550多米的福泉山南北山麓之间。

  旧时,这条古道,也是大嵩、咸祥、象山等地百姓出入县城的重要通道。那里的山民、渔民、盐民、农民,或背扛或肩挑,一趟一趟,日复一日,将那一筐一筐的山海特产,从沿海各地汇入古城,翻越古道抵达下水,再由船只运到宁波。更有胸怀梦想的人们,从宁波至上海,追逐向往的幸福。

  【古道故事】

  朱颜皓首话古道

  最早的时候,瞻岐的滨海还是潮涨为海、潮落为涂,大嵩先民来到这里,或以渔樵为生,或以煮盐为业。后来,下水开埠,先民运盐贩渔、伐薪烧炭,常年翻山越岭、肩挑背驼,用勤劳的双脚拓踏成路。

  至明清时期,各地乡绅、附近寺院、慈善乡民等多方筹资,雇佣工匠就地取材,沿着山径逐段铺就了这一条石子路,遂成大嵩岭古道。

  一直以来,“里山”的生活必需品,诸如百货副食、布匹、油料等,都是通过这条大岭由担夫挑进来。当时,大嵩岭上热闹非凡,每天沿路进出的乡民百姓络绎不绝,男女老少,或走亲访友、或肩挑重担,来来往往。沿途要经过大嵩街村、大嵩岙村、福泉山麓、洋山岙村、绿野岙村等,最后到东钱湖下水航船埠头,再乘航船到宁波。

  瞻岐镇大嵩片区的地方文化达人张煜熇,曾在《大嵩岭》一文中记载了这么一段故事:1959年8月,当时张老还在读初中,他的外婆一个人从上海回来,带了小件行礼。来之前,老人写信给“小张”,说是8月7日从上海动身,9日可到下水,让“小张”去埠头接她。

  那天,恰逢刮台风。“小张”心想,这风雨天气的若不去接,万一老人家到了下水航船埠头,怎么办?就一咬牙,穿上蓑衣,戴上斗笠,冒着风雨奔波在大嵩岭,就怕错过外婆到达的时间。

  在下水埠头,“小张”每天等到末班船开到确定没人了才回去。从下水走回大嵩岭,暮色下的山岭很是恐怖,才十几岁的小孩子,只能战战兢兢地硬着头皮爬过大嵩岭。直到第三天下午,外婆乘航船到达,“小张”终于挑着行礼护送外婆,再一次翻过大嵩岭回到家中。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张老当时十六七岁,开荒种了一些番薯,也跟着老乡挑着一百多斤的山货,从家翻过大嵩岭,再到下水乘夜航船去宁波新河头,着实费了一番力气。“那一次挑去的番薯只卖了8分钱一斤。”张老回忆,卖掉后原路返回,来回花了3天时间。

  诚然,在交通不畅的年代,也只能靠着双腿翻山越岭,实现致富的梦想。2003年,瞻岐大岭山底下打了三个“洞”,也就是三个隧道,后来又通了公交车,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宁波东站。后来,公交车更是直接通到村口,出入更方便了,就再没有人去走这些承载了历史使命的古道。

  而今,在寂静了许久的古道,因为健身热潮的到来,再一次被开发修建,还被列入了区级旅游古道。周末假日,一波一波的“背包客”,穿过古城,穿梭古道,让古道再一次兴旺起来。

  【爬古道】

  夏日寻幽避暑处

  连日大雨过后,炎热的暑意消减了许多,山间的空气也似乎变得更加纯净。还未到古道入口,依稀便可听到泠泠水声,如闻佩环;待到抬头仰望,蓝天白云,谁说夏日不是出行天?

  古道南面平而且长,北面较为陡短,路面全用卵石紧密铺就而成,块石搭成路阶并驳磡,穿行其中,简单而纯粹。每逢溪涧,总有石砌拱桥相连。据村里人讲,大嵩岭两侧因地势险要,共建有跨越大嵩岙溪、拄岩溪、佛路涧、龙潭涧、马磘涧、岭前涧等石拱桥八座。

  一路走来,古迹繁多。沿途的龙头坑洞、佛路洞桥、支撑岩、福泉山林场、福泉亭等景点错落有致,更兼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空谷传音、树木参天……间或驻足小憩,举目远眺,不远处,大嵩新城背山面海,房屋鳞次栉比;再往前看,大嵩江百舸争流,象山港碧海连天,无限风情,令人心旷神怡。

  在南面的半岭之处,路边重叠着上下两块天然形成的大石头,状似一张开着的大嘴,便到了拄岩。

  传说,旧时商旅挑夫行路至此,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有险岩,下临悬崖,再加上山野林涛怒吼、豺狼嘶嚎,不禁心存疑惧,于是就折枝拄岩,躬身一拜,祈求行路平安。久而久之,这一习俗就流传了下来。如今,附近村里的百姓路过拄岩,还是会有人折一根小棒,在岩前一拜,许愿之后,就把棒插在上下两石之间,寓意“腿脚稳健,能行走天下”。

  过了拄岩,再往前走就是“仙人脚印石”。相传早年有仙人从福泉山麓经过,一脚踏在这块大石头上,留下了一只大脚印,因此得名。

  行到岭巅,那里有一处风雨亭遗址。由此往下,就通往东钱湖了,难免又是一番异趣横生的下山路。旧时,东钱湖下水开坝后,大嵩岭变成了周边地区的交通要道,官轿进出、商贾往来,都要行径此道。

  从岭巅望去,有几椽旧房,外观院墙已经被风雨剥蚀得斑驳,门楣上方,依稀可见一枚端端正正的硕大红五星在阳光下矗立,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岁月变迁,但确实见证了这条古道的沧桑。

  其实,依山而建的逶迤古道,最美处何尝不是一个“变”字。每一个转弯、每一次穿行,都是一个风景。没有一马平川的平淡无奇,却是自然天成又如那草书一般。一路曲径通幽,登高至此,停下来歇一歇脚,回头望一望步步是景的绵绵古道,便可知自然之力和人工之力的融会贯通了。

  【游玩攻略】

  古道脚下有古城

  大嵩岭古道就在大嵩古城边上,公共交通不是很便利,自驾游是最好的选择。从东吴镇过宝瞻线,或者由咸祥镇经沿海中线,均可到达大嵩古城。

  穿过大嵩古城,沿着大嵩江一路向北,约500米左右沿着道路拐弯后一路直上,就可到达大嵩岭古道。一边是山路,一边是溪坑,可以下车洗把脸,逗一逗水中成群戏水的鸭子。再往前行,拐个小弯,就到了大嵩岭古道脚下,在一块地图宣传板的附近,有较为宽阔的一片空地,两旁大树遮阴,把车停在此处最合适不过。

  大嵩岭古道坡度不陡,道路平整,古树遮天蔽日,爬山难度不大,一路山泉清凉,风光无限,是避暑的好去处。马窑、仙人脚印、拄岩都有自己的故事,在路过拄岩时,不妨折下一根小树枝放在岩上,为自己和家人祈求幸福平安。

  从大嵩岭下山,出口在东钱湖洋山村,再往前走就是下水了。下水村是美食小吃的集聚地,去爬大嵩岭,不妨中午在瞻岐或咸祥的小餐馆吃个小海鲜,晚上到了东钱湖下水村吃点湖鲜,传说中的“钱湖四宝”早已被人熟知。

  如果原路返回,那么下坡路也是一样的温和平缓。看两侧风景,却又是另一番滋味了。大嵩岭山脚下流水清澈,地面平坦宽广,是烧烤的好去处。适合一家人或者三五好友带上烤炉和炭火,买好新鲜的食材,在此烧烤其乐无穷。还有露营爱好者在此扎篷,甚至有车队来此骑山地摩托车历险,户外的极限运动刺激非凡。

  如果下山后还早,不妨再去附近的大嵩古城游玩一下。嵩城公园依凤凰山古城墙而建,能眺望到整个古城的布局,一览其风貌。傍晚华灯初上,家家户户门前的红灯笼亮起来了,老底子的木结构房子古意盎然,炊烟袅袅升起,古城韵味十足。

  大嵩古城中,还有一处网红米馒头铺子,带上一小袋子米馒头回家尝尝,独特的滋味能扫去所有的疲劳。

  古道、古街、古村浑然一体,美食、美景相得益彰,浓郁的乡土风情和历史遗韵令人流连忘返。

  【网友说】

  @i听海涛

  爬古道,只有人在途中,才能切身感受到“身在此山中”的曼妙。那山、那林、那流水,头枕山风、倾听林涛,感觉真是棒极了,与山外的尘世浮华,仿佛就是两个世界。

  @瞻岐老男孩

  从小就住大嵩“城”里,娶了媳妇搬到市区,周末回家看爸妈,也会带着儿子再去爬爬古道。现在8岁的儿子也爱上了爬古道。

  @火日立者

  大嵩岭沿途潺潺流水,花香鸟语,树木参天,浓荫匝地;到了岭巅,眺望远处,群山起伏,象山港宛如玉带,村庄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之中;不时还能遇上专程来爬古道的“驴友”,真是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鄞州乡恋
   第04版:小记者
大嵩岭古道:通往向往的幸福
鄞州日报鄞州乡恋03大嵩岭古道:通往向往的幸福 2017-06-18 2 2017年06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