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荒野密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4月24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可可西里藏羚羊迁徙之谜
图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山队队员救助藏羚羊仔。
图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的植物。
  □文/刘五洲

  藏羚羊是可可西里之“子”,是这片雪域的精灵。 藏羚羊是群居动物,它们成群结队地奔跑在高原冻土荒漠冰原等“不毛之地”。 藏羚羊迁徙,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

  藏羚羊,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名字,当你看到它在世界屋脊上自由奔跑时,也许只是惊鸿一瞥,那轻灵飞扬的步伐,那舒展洒脱的曼妙身姿,便会深深地触动你的灵魂,让你不得不爱上它,并敬畏那些高原之上的生命。

  然而,曾几何时,被欲望所操控的一些人,因其自私的占有欲而打破了这里的美丽和宁静。人们羡煞藏羚羊皮毛的柔软舒适,于是将罪恶的枪口对准了这些美丽的生命,使得这本就珍贵的物种几乎到了灭绝的险地。

  如果有一天,这可可西里的骄傲不再出现,那个时候的人类,又该如何忏悔自己的杀戮与罪孽?

  大迁徙 暗含着怎样的“生态密码”

  藏羚羊主要栖息在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等地。每年5月底,它们都要从各地前往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产崽。到7月底,雌羊开始携幼崽返回原栖息地,往返迁徙行程可达600余公里。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苏建平说,藏羚羊迁徙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每年它们都要成群结队翻过昆仑山,蹚过冰河,历经千难万阻,始终坚持不懈。其中究竟暗含着怎样的“生态密码”,仍待科学家持续探索。

  针对藏羚羊迁徙,目前学界有“逃避天敌”“躲避疾病”等猜想,但都未得到证实。连续15年实地研究藏羚羊迁徙的苏建平认为,藏羚羊迁徙可能源自一种“种群集体记忆”。 

  大约4000年至8500年前,青藏高原处于暖湿期,森林、灌木在可可西里大范围延伸。由于藏羚羊偏好栖息于开阔草地,其种群开始向较寒冷的北方迁徙。“到了冬天,随着北方被大面积积雪覆盖,可可西里及更南地区的树叶开始脱落,藏羚羊又南迁觅食。这样年复一年、代代相传,季节性迁徙就成为藏羚羊种群的集体记忆,至今仍影响着它们的行为。”苏建平说。

  然而,这一结论也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苏建平表示,目前,科研人员正筹划从藏羚羊的新鲜粪便中提取DNA,以获得更多支撑性基础数据。苏建平说,如果能成功破译藏羚羊的“生态密码”,科研人员就能通过动物生态学手段,探寻藏羚羊产羔地和越冬地的联系,进而定位其迁徙路线,提出更科学、更完善的相关保护对策。

  七月初 藏羚羊在十天内完成产羔

  7月初,是迁徙到卓乃湖的藏羚羊集中产羔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0天。由于是成千上万的藏羚羊在这10天内集中产羔,所以很容易看到几只或者十几只藏羚羊同时产羔的场景。昨天在大滩上游动的还只是孤独的藏羚羊,次日再看,几乎每只羊的身边都有了一只小羊羔。

  藏羚羊产羔过程一般需要40多分钟。当胎体露头,母羊会频繁趴下或站起,并不断甩动后半身,使小羊羔就势一点点滑出,每当羊羔的头部能抵达地面了,藏羚羊妈妈才会趴下把它最后产出来。所以刚出生的小藏羚的头部都沾着泥土。

  在妈妈的舔护下,小羊10分钟左右就能摇晃着站起,半个小时内,就能完全跟随妈妈行走,甚至小步慢跑了。

  看到如此众多的藏羚羊的天敌,我想,既然卓乃湖是藏羚羊的产羔地,那么,这里就应有帮助藏羚羊规避天敌捕食的有利条件,因为如果不能规避,那么,在这里产羔和去往一个同样有着丰美水草的其他地方产羔有什么区别?

  由于小藏羚羊的皮毛颜色和卓乃湖大地颜色更为接近,每当有天敌来袭击,小藏羚羊就会紧紧趴卧在地面,和大地伪装在一起,增加天敌对它的辨识难度,这样可以避免被吃食。

  那么,会不会就是因为有着这一良好的隐蔽条件,所以藏羚羊才把这里作为产羔地呢?

  我发现藏羚羊最喜欢把小羊羔产在卓乃湖南岸有着众多紫黑色石头的石滩上,因为石头的颜色和小羊刚出生时湿漉漉的皮毛几乎是一个颜色。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

  小藏羚羊羔的毛干了,它的皮毛就变成了大滩上那种特有的红袍颜色。如果小藏羚被妈妈领到大滩上,保护色同样起到保护作用。

  卓乃湖 藏羚羊的“大产房”

  卓乃湖位于可可西里腹地北部,是青藏高原最具盛名的藏羚羊产羔地,被誉为“藏羚羊的大产房”,现在每年有3~5万只来自于三江源、羌塘和可可西里本地的藏羚羊来此产羔。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藏羚羊赶往卓乃湖产羔,由此也使卓乃湖成为一个神秘之所,产生了诸多悬疑和谜团。

  其中最大的一个谜团就是:在浩瀚无边的青藏高原,为何这么多藏羚羊要把卓乃湖选作它们的产羔地之一呢?

  既然是前去产羔,那里肯定有着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更为有利于藏羚羊产羔的条件。这个问题就得从卓乃湖自身那里寻找答案了。

  卓乃湖处于可可西里和昆仑山脉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这和可可西里其他湖沼并无明显不同。

  突出的是,卓乃湖位于一个封闭的湖盆中,只有攀上四周的盆沿往下看,卓乃湖才能收入眼底。

  卓乃湖东西狭长有20多公里,为半咸水的内陆湖。其南岸水系发达,而且有一南北长1到2公里的宽阔大湖,这是藏羚羊的主要活动地,也是最重要的产羔处。

  湖北岸多为高低不平的缓坡,虽也有藏羚羊活动,但比南岸要少得多。

  如此秘境会以什么样的姿态来欢迎那些远道为爱而生的藏羚羊呢?

  每年的6月末是母藏羚羊到达卓乃湖的时间,这也是卓乃湖的天气和植被变化最为明显的时候。

  藏羚羊真正进入卓乃湖畔的时间与其湖冰的融化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当卓乃湖浮冰一夜间全部消失殆尽,母藏羚羊就准时涌入了。当冰尚未完全融化时,即使母羊已经到达了附近的地方,它们宁可在周围多活动几天,也不会进入湖区。

  另外,从羌塘和三江源两支藏羚羊队伍每年都同时进入卓乃湖这一情况也可看出,它们对进入卓乃湖有着相当敏感的气温要求。

  藏羚羊进驻卓乃湖后,犹如带来一股神奇力量,这时卓乃湖的气候就会变化,这一点从沟谷和湖滩上不断成长且变绿的植被就可看出,而且不出几日,几乎所有的花都开放了,这与几天前的卓乃湖景观形成一个鲜明对比。

  母藏羚羊也就在这里活动一个月时间,大自然也许是在为母羊们快速地创造着产羔条件。

  来过卓乃湖的人,都认为藏羚羊选择在卓乃湖产羔很不可思议,因为他们看到湖边大滩的植被稀疏,总会发出“这么多藏羚羊在这里吃什么”的惊叹。

  事实上,在湖滩之南有着众多的山谷,南岸发达的水系都是出自那里,那里气候相对湿润,和湖边大滩以及可可西里其他地区比,那里还有相对丰富的植被资源,而且那里也生活着诸如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石羊、旱獭、藏野兔、狐狸甚至狼、熊等其他野生动物。

  初到的藏羚羊之所以白天进山,晚上返回湖水边,就是到山里去吃草,这样可以补充迁徙途中消耗掉的营养,为接下来的产羔做准备。

  迷彩装 在流云阴影下更趋迷彩

  整体来看,卓乃湖大地就像迷彩装。这个迷彩装在流云阴影的照映下更趋迷彩,而迷彩的颜色和藏羚羊的妈妈以及干了毛的小藏羚红褐的颜色是一致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了这个群体。

  水、食物和隐蔽条件,是任何动物生存都需要的三大条件。而像产羔地这样的地方,对隐蔽条件会要求更高。实际上,小藏羚羊出生时被吃食的危险率最高。因为这个时候它的身体最为弱小,还不能奔跑,所以只要被天敌发现,百分之百会被吃掉,卓乃湖能为藏羚羊产羔提供如此好的隐蔽条件,很可能是藏羚羊把这里作为其产羔地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藏羚羊群体集中产羔,有利于它们利用群体力量抵挡天敌侵扰,而且每一个在其周围吃草的藏羚羊,都可成为产羔藏羚羊的哨兵,为它提供警情。

  这似乎证明了,藏羚羊从不单独产羔,只有当身边有其他藏羚羊陪伴时才会安心产羔。

  与世无争的藏羚羊产羔活动一旦与大产房的开放包容链接在一起,就注定要成为各类天敌的美食目标。

  狼、秃鹫等肉食动物和猛禽,是藏羚羊形影相随的天敌。大批小藏羚羊的出生,则更给它们准备下了美食佳肴。由此,也使像狼这样的动物变得漫不经心懒散起来。因为此前把大羊作为自己的捕食对象,还需要一番追赶,而此时,它只需到大滩上随便走一走,就有唾手可得的小羊。

  对于藏羚羊妈妈来说,如果只身面对天敌的追击,逃跑还算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现在有了孩子,已不是自己的安全问题了,又多了一份责任和负担。如果再跑掉,等于直接把孩子葬送。既然不能直接对抗,那必须拿出应对办法,所以每当有狼和猛禽等追食时,藏羚羊妈妈总是先让孩子卧倒,把脑袋一动不动地贴在地上,藏羚羊妈妈再奔向别处,把天敌引开。

  生命的脆弱和面对侵袭的无奈,构成了卓乃湖无边美景中最鲜明的忧伤,但卓乃湖的无边美景也是时刻变化的,每当藏羚羊开始产羔了,便有暴雪来临。

  也许是暴雪的提醒,告诉藏羚羊妈妈卓乃湖产羔地也不是它们的久留之地。所以,当在卓乃湖畔产下的小藏羚羊稍一硬朗,藏羚羊妈妈就会带着它们原路返回到冬季栖息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视点·关注
   第A04版:科闻天下
   第A05版:视觉·图说
   第A06版:农牧科技
   第A07版:生命·健康
   第A08版:乐享科技
   第B01版:生态科普专刊·可可西里
   第B02版:地理地貌
   第B03版:自然资源
   第B04版:生态保护
   第B05版:探秘科考
   第B06版:荒野密码
   第B07版:专家访谈
   第B08版:绝美风光
可可西里藏羚羊迁徙之谜
青海科技报荒野密码B06可可西里藏羚羊迁徙之谜 2019-04-24 2 2019年04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