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热火锅发热包
对人体健康有害
如今,一款号称懒人必备的自热火锅迅速蹿红网络,不少有名的火锅品牌都纷纷推出了这种产品。它不用火、不用电,也不用锅,只需加入一杯冷水等上十几分钟,无论在郊游还是在火车上,都能让你吃上一餐热气腾腾的火锅。但是最近却有传言称,这种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
“自热火锅的加热包与我们常用的暖宝宝类似。发热包不直接与食物接触,如果盛放食物的器皿不会在高温下迁移释放有毒物质,那么对食物而言,就是安全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
自热火锅的原理,是通过发热包内的生石灰、碳酸钠和水反应快速放热,提供最初的热量,再通过铁粉、铝粉、镁粉持续氧化放出热量。发热包会使水的温度达到90℃以上,并通过其产生的高温水蒸气来加热食材。
虽然这种自热食品的发热包对人体健康无害,但却会因使用不当导致爆裂。如果大量水蒸气在封闭环境下囤积,可能会变成“小型炸弹”,发生爆炸。所以,在食用自热火锅时千万不能把盖子的透气口堵住,并要注意环境通风。
衣服残留火锅味越重
则添加剂越多
“吃完火锅衣服上味道越浓,留得时间越久,说明汤底的添加剂就越多”。最近,这套判断火锅店汤底添加剂的“民间土法”,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真的是这样吗?吃完火锅后,衣服上的味道是从哪里来的呢?朱毅说:“麻辣火锅里香辛料的味道被水蒸气带到空气中,就会附着在衣服上,而且油滴里的香味分子在衣服上不容易挥发。而味道持久度和浓烈度又与通风情况、衣服材质有关,清油火锅就不会有太大味道,牛油火锅的味道就会很重。”
细心者不难发现,在火锅店吃火锅后衣服上的味道,要比我们自己买火锅底料在家吃火锅后衣服上的味道大。于是,有人怀疑,这是火锅店的火锅加了传说中的“一滴香”导致的。
西南大学食品安全学院教师刘文宗认为,某些人群可能对气味比较敏感,某些衣物材质也可能更容易被气味附着,加之其他外界因素,不能仅凭衣服上残留的味道,来估算添加剂的加入量。至于添加剂含量的检测,应通过专业人员使用专业仪器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毛衣、羽绒服之类的衣服更容易吸附味道,冬天吃完火锅后,这些衣物上的味道会比其他衣物更加明显。想要去除衣物上的火锅味道,可以在洗澡时将衣服挂在浴室,次日再通风晾晒即可;还可以把柠檬水直接喷在衣服上,挂在通风处。
火锅好吃到停不下来
是罂粟壳作祟
近来,有一则消息在朋友圈流传。消息称有的火锅店在汤里加入了罂粟壳,使得味道更好,让人越吃越想吃,最终上瘾,还附上了所谓的“罂粟壳”的照片。
但经证实,该照片上的罂粟壳,其实只是我们做牛羊肉时常用的合法香料草果。说白了,错把草果当罂粟壳,是因为二者在外形上略有相似。但其实,稍加辨识就能看到两者的差异,罂粟壳的顶部有一个像放射线一样的圆盘,而草果没有。此外,罂粟壳的表面相对比较光滑,样子也比草果要好看一点,而草果的表面不怎么光滑,沟壑也比较深。
众所周知,罂粟是制取鸦片的原料,是国家明文禁用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继续加强对提供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和自制调味料等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严厉打击添加罂粟壳、罂粟粉、苏丹红、抗生素等非食用物质的违法行为。
为打击这种现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增加为2018年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必检品种,并加大监督检查频次,且全面排查和严厉整治带有行业共性的“潜规则”问题,坚决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所以,您可以放心的大口朵颐。刘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