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约5000万年前,在印度洋上漂流的印度板块撞上了亚洲板块,这一过程导致了亚洲版块迅速隆起,并且在此后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并且产生了一系列断层和险峻的山脉。但印度和亚洲板块相撞时发生的深层地质过程似乎比科学家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通过收集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地质学家已经建立了一个模型,揭示了青藏高原地表以下的地质环境的模拟图像。伊利诺伊大学地质学教授、这项研究的作者宋晓东表示,印度和亚洲构造板块之间的陆地碰撞重塑了亚洲的景观,并产生了世界上一些最致命的地震。然而,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了解该地区,因为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无法钻入高原地下展开探索。
尽管如此,宋晓东教授和他的同事们仍然发现,印度板块的上地幔层似乎在亚洲板块下被撕裂成为四块下潜的地块,每一块都有不同的角度尺寸。该小组收集了各种来源的地球物理数据,生成了大约160公里深的西藏地震波断层图像。他们发现这些新建模的图像与历史地震活动以及地质和地球化学观测结果相吻合。宋晓峰教授表示,这些下潜地块的存在有助于统一解释为什么在西藏南部和中部的某些地区会发生地幔深地震,而不是其他地区。
研究人员表示,地块之间完整的地壳区域强度足以累积应变以产生地震。同时,撕裂区域上方的地壳区域暴露于来自地幔的更多热量,因此更加容易变动。另一位共同作者李江涛则在通过这个模型解释称,先前被认为是青藏高原南部一些洲际地震的不寻常地点似乎很有意义。地震的位置和破碎的印度上地幔的方向有显着的相关性。
该研究认为,印度构造板块上地幔层的裂缝是造成西藏南部地震和地表变形的原因。该模型还解释了在地表看到的一些变形模式,包括一系列不寻常的南北裂缝。研究人员表示,地震位置和变形模式共同证明了西藏南部地壳和上地幔的强耦合作用。有了这些新信息,地球科学家们现在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印度板块上地幔在塑造青藏高原时起什么作用,以及为什么地震发生在这个地区,这有助于评估西藏地区的地震风险,还能帮助科学家们更深入的了解青藏高原形成的细节和演化。据《中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