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概览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触摸非遗之美
小记者体验制作木版年画 本版记者 赵 俊 摄
  本报讯 (记者 李 静) 触摸穿越千年的精美,感知非遗文化的精髓。6月21日上午,本报小记者团走进临汾市群众文化艺术馆,聆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国琦讲述平阳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

  “版画之头,平阳启之。根植于临汾的平阳木版年画始于隋唐、扩于五代、兴于宋金、盛于元明,因其广泛深刻的表现内容、精湛优美的表现技巧、深邃久远的历史文化传统,在我国绘画史上谱写了光彩夺目的华章。如今,尽管它已失去昔日的辉煌,但依然承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是不可多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赵国琦娓娓道来,带领小记者开启一段“厚重”的旅程。

  此时,市群艺馆展厅内陈列了58幅门神年画,最久远的作品可追溯至明朝,这皆为赵国琦的个人珍藏。小记者们从中了解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为了拯救这一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赵国琦的爷爷赵大勇一生致力于搜寻、收藏、整理、复制平阳木版年画。如今,赵国琦秉承坚守之心,渴望“非遗”在保护传承中“活”起来。

  手握刷子、轻蘸颜料、顺时针画圈……赵国琦现场演示平阳木版年画的“素印”过程,并邀请在场小记者一同体验传统民俗的魅力。小记者们“踊跃上阵”,不由得对这项非遗项目深深着迷。

  平阳木版年画惊艳着时光,记录着历史的沧海桑田,彰显着临汾文化的源远流长。小记者们感叹:“它是民族文化的符号,演绎着我国民俗文化的变迁。我们应该好好传承,让非遗文化绽放光芒。”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本地要闻
   第03版:教育专刊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环保专刊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小记者专刊
   第08版:脱贫攻坚专刊
《临汾日报·小记者专刊》创刊
雏鹰展翅再高飞 嫩芽新绿展风华
小记者团 我想对你说
触摸非遗之美
从“新”出发 拥抱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