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闻名遐迩的“安泽名片”,安泽县府城镇飞岭村70年书写了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6月27日,记者来到飞岭村,从厚重的历史中感受不凡的变化,感受飞岭在乡村振兴大潮中“起飞”的航迹。
“今年甜瓜市场价好得很,我计划明年多种一些,肯定能有个好收成!”在安泽县府城镇飞岭村,伴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记者见到了“脱贫模范”尚春喜。即使再苦再难,他黝黑的脸上也总是挂着乐观的笑容,根本想不到他的家里还有一位癌症患者。
前些年,尚春喜出了名是因为没钱,老伴儿患有癌症,手术、化疗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债台高筑,尚春喜也因此成了贫困户。这两年尚春喜出了名是因为有钱,2016年尚春喜家全年收入两万余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眼看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2018年尚春喜的老伴儿却又一次病倒了。但尚春喜却不那么“怵”了,“咱有‘136’医疗保障政策呀,即使脱贫了,还有党的好政策兜底。”尚春喜说新中国成立之后,最欣喜的是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让他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农民的深切关怀。
和他同行的村民王秋锁今年68岁,他的看法不同于尚春喜。“你还是年轻,不知道以前的日子多苦,别说看病了,住都住不踏实,要我说这70年来最大的变化当属‘房屋’。”王秋锁在村子里最开始住在土窑洞里,一家人挤在一个炕上,炕上没有褥子,只有一张席子,七八个人分一条被子盖。“夏天还好,冬天的日子简直没法过!”当时,在年幼的王秋锁眼里,房屋不过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王秋锁回忆起1982年,那时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开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经济条件好的可以申请半亩地用来修建房屋。“那个名额很宝贵的,一年也就三四户人家能有这个资格,大家为了能有自己的房子,都加把劲儿干活,飞岭村的房子就这样一间间建起来了。”王秋锁笑着说:“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以为那就是最好的日子了,可是你看看现在,我们不仅有宽敞舒适的房子住,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让这个家越来越有幸福的味道了!”
在飞岭村转一圈,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房屋映入眼帘。这里没有城市的繁华,却有一份小山村的宁静;这里没有大都市的车水马龙,却能时时听到山林中鸟儿的鸣叫;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却有一座座温馨的农家小院;这里还有一条蜿蜒的沁河在村边静静地流淌……
“要我说,这70年村容村貌的变化了不得!”县林业局退休干部戴春富给了记者又一个答案。“以前谁敢想这么一个小小的村庄也能搞旅游业?我是不敢想的。可你现在看看村子里,是不是又干净,又充满田园风情?”戴春富的爱人递给他一颗杏:“说来也奇怪,日子好了,感觉杏都比往年甜了。”
戴春富2002年从林业局提前退休,他之所以选择回到飞岭村,就是感觉村庄的生活今时不同往日。“县城到村子里的路修好了,来回不过15分钟,村子里景美人善,我是回来享福的!你快去村子里好好看看!”
走进飞岭村,记者了解到如今的飞岭村旅游业日臻完善,村内现有明代古宅院一处,明末清初幸福井一口,石窑洞20孔,石碾5台,避难地道500米,北京知青居住旧址两处,是一个历史资源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的多元化美丽村庄。
“老百姓说得都对,咱们飞岭村这70年的变化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村党支部书记许洪财侃侃而谈,“现在我们不仅仅能吃饱穿暖、不怕头疼脑热,更要让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让上一辈得到更好的照顾。我们不仅仅要富起来,还要强起来,带动周边老百姓一起致富,打造标杆!”
许洪财的一席话充满底气。因为近年来,飞岭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业态、新路子,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按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思路,着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目前,已初步建成了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农业、文旅、乡愁“三大板块”,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老百姓对村庄变迁肯定有着不同的关注点,但是有一点儿非常确定,那就是大家伙儿都在齐头并进迈向更幸福、更美好的明天!”许洪财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