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院电子信息化系统升级
之心理咨询中心的设想

  
  □ 心理咨询治疗中心

  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向我们展示美好前景的同时,也给医疗领域带来了压力和动力。心理咨询治疗中心要想乘势发展,必须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来融入和推动,特别是对于心理咨询治疗服务未达到充分渗透的状态下,我们需要合作式和精准式的医疗工作模式,利百姓、利同仁、利自己。

  面对时代变化、市场需求,为了更好开展工作,需要多方面着力:

  心理障碍诊间协作,实现“五精模式”。尝试经过系统升级改造,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使用诊间系统,根据患者治疗需要发送接诊患者的首次晤谈记录和资料,关联预约功能,以最高的速度和最适当的耗时确定诊断,实现“精心服务、精确诊断、精细检查、精彩结果和精准治疗”的“五精操作”。各科医师除提供“专科式”医疗服务外,还为患者提供综合性医疗评估,当评估患者存在其他科室的疾病时,主动帮助患者建立非本科室的预约,让患者更便捷地获得综合性诊疗服务,这样全院资源均可被协调参与到患者的诊疗计划中。同时也是最大效率地保证心理咨询在明晰诊断这个大前提之下开展,又能以“去诊断化”为治疗理念下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只有在精神科医师与心理师工作对象相交叉的这一领域各自多延伸一些,这段小路顺一些,才能实现各科室之间的无缝隙协助,降低疾病的误诊率,增加治愈率。同样,以上方式仍然适用于老年科、消化科、内科、中医科等科室医师与精神科医师、心理师之间的协作。

  将心理治疗业务覆盖入院前-入院中-出院后全程。可以在现有义诊、宣讲团等不定期的配置基础上,加入院前日常化的心理疾病宣教;入院中团体心理治疗(疾病宣教、支持性的病患互助或是近亲家属的互助性质等)的常规设置;出院后以心理治疗维持效果。以上均可依托诊间系统筛查出符合需辅以心理治疗范畴的患者,自动发送心理治疗单至心理咨询治疗中心。

  优化系统的国际性。将与国内具有不同时差的华人个体和人群纳入到心理咨询或精神科医师服务的范围当中来。这也是目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屡屡遇害,适应不良,应对异国环境出现心理问题的需求相适应的。

  硬件上更新了,需要人才建设来支撑。心理咨询中心需要巩固现有的心理评估的最终个性化、综合性的分析能力,保持区别于社会机构的专业和示范地位。加大对紧缺测验项目的引进,如儿童领域的多动症、孤独症的发展性测验和训练系统。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学习、培训支持力度,以“树形”的延展式结构培养督导师、方向性较突出的高、中和初级心理治疗师队伍。开展“治疗+服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全程追踪随访、心理治疗、生活方式指导等努力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为患者提供美好的体验感。同时在已开展的“一对一”的司法能力鉴定、残疾人评定和VR训练等项目增设服务费为试验,继而向其他企事业单位员工推开心理援助项目(EAP)等服务。

  这些一方面为全面铺开心理治疗业务提供一点参考,另一方面也极大调动心理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解决问题的视角为面对未来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心理咨询师该如何定位”这一主题提供一点思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医院·医患园地
   第03版:医院·文苑天地
   第04版:医院·综合报道
小小鸟成长记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医院电子信息化系统升级 之心理咨询中心的设想